岁暮天寒,凌冬已至。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,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,此时此刻,很多医务人员奋战在“保健康,防重症”的最前线。作为华润健康成员医院,北京市健宫医院积极响应国家、医院党委号召,坚守一线、同心抗疫,在保证重点人群诊疗有保障的同时,积极肩负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责任。迎来三年中最严峻、艰苦的一次疫情遭遇战。
20
22
面对急诊就诊患者近三倍的增加,急诊科主任宋予萍、护士长王薇带头冲锋在前,急诊医护人员带病坚守岗位,每次都是吃完退烧药后又积极地投入到救治工作中。这个敢于直面危险的团队每天都在为抢救生命而超负荷工作,全力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,保障生命通道绿色畅通,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他们用大爱、用一颗赤诚的心,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,默默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、责任与担当。
为了应对急诊就诊高峰,医院全面统筹急诊患者收治工作,进一步畅通急诊留观病房与住院部的收治通道,及时将急诊留观患者收入各科住院病房,全院员工克服各种困难,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奋力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擎起一片天。
正如孙思邈先生在《大医精诚》里所讲:“凡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,先发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求含灵之苦,勿避险希、昼夜、寒暑、饥渴、疲劳,一心赴救,无作功夫形迹之心。如此可为苍生大医。”
“脑病科一名患者病情加重,需转ICU!”
“急诊有两名患者呼吸衰竭、病情危重,请王宇主任会诊!”
“6床、10床患者需立即行CRRT治疗,请准备上机!”
“12床患者意识丧失,请立即呼叫医生抢救!”
疫情下,医院重症患者急剧增加、医护人员不断感染等各种因素叠加,ICU面临巨大的压力,作为重症患者救治的最后屏障,重症医护人员始终冲锋在前,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得到相应治疗,用实际行动守护市民健康。
2022
近一周,重症监护室共收治重症患者20余人次,建立人工气道10余人次,呼吸机应用30余人次,床边CRRT15余人次。
“我可能中招儿了,但我还能坚持,我先去把10床患者的血滤用药取回来!”
“我虽然咳嗽,但是已经不发烧了,我能上!”
“护士长,我今天从发热门诊下夜班,可以回科室替楠楠上个夜班吗?她还没退烧呢,一直瞒着您没说!”
“护士长,您劝劝主任让他歇两天吧,他这白班连夜班的上,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了呀,他要是病倒了,咱这一大家子人可怎么办呀!”
“护士长,跟您说个笑话,昨天晚上6床老爷爷说,姑娘,你们太累了,你去桌子上眯瞪会儿,我替你看着那个躁动的老头儿,有事我喊你!”
“不是笑话吗,你哭什么!”
是呀,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心疼,再苦再累又能算得了什么!
疫情这3年,ICU将近80%的医护人员都没有回过家。他们早已把科室当成了家,把同事和患者当成了家人。她们就这样互相心疼着、互相鼓励着。
说到疫情这3年,护士长林强不禁心疼的掉下了眼泪。她说,每天最怕的,就是听到又病倒了几个护士,但欣慰的是每到这个时候,总有人主动顶了上来,低年资护士还主动申请加班,让有孩子的老师们在家多照顾照顾孩子和老人。
林强护士长说,她们才20岁,也还只是个孩子呀。
2022
这就是重症人的缩影,越是艰险,越向前进,团结一心,逆行而上!
重症医学科王宇主任说:“我们将始终把疫情防控和重症患者医疗救治作为初心与使命,贯彻落实二十大建设健康中国的部署要求,守住急危重症患者的‘生命线’。”
每一次生命垂危的紧要关头
都有他们急速但坚定的脚步
每一次突发灾难的紧急出动
都有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
每一次危难险阻的使命召唤
都有他们临危不惧的豪迈气概
这就是北京市健宫医院
急诊、重症医学科的责任和担当